給史密斯太太的一封信--談幾個有關山達基哲學議題

 

文/王中和

 

Dear Mrs Smith 

 

妳拿 tone scale 裡頭最高的 serinity of beingness來比喻‘’禪定‘’之境界,我很同意,但這裡和佛法的 ‘’無我‘’還是有差別的,舉例說明,‘’世間定‘’最高從‘’欲界定‘’經過‘’未到地定‘’,然後從‘’初禪‘’到‘’四禪‘’四個階段,然後是‘’四空定‘’的四個階段,其中最高的‘’ 非想非非想定‘’,即使修到此定,捨壽後升‘’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四千大劫‘’,在佛法中還是凡夫一個, 但是斷‘’我見‘’的人在佛法中稱為小乘解脫道的‘’聖人‘’--‘’初果須陀洹‘’,此小乘聖人不會打坐入定,但佛說最慢人間天上往返七次,必定修成‘’阿羅漢‘’,‘’阿羅漢‘’果乃小乘之最高果位.只因為‘’須陀洹‘’是斷‘’我見‘’的人,可見‘’禪定‘’和‘’斷我見‘’還是兩回事,也就是有可能在serinity of beingness的人,內心只處於極度‘’寧靜微妙和殊勝‘’的人,‘’我見‘’仍然未斷。 

 

佛法的「無我」,不是一般從字面上可以體會到的意思,例如孔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是這種字面意思。‘’無我“”並不只是凡事為別人著想或忘了自己存在這種字面上之解釋.‘’無我‘’在佛法裡頭有特定而嚴格之意義,因為一但真的了解與體證‘’無我‘’,就是小乘解脫道初果聖者,所以這個‘’無我‘’是體證到‘’我的存在與感覺的確是幻象,甘願滅掉生命動力,生命決定力和會覺察的意識心‘’。 

 

要了解‘’無我‘’必須要了解小乘最高果‘’阿羅漢‘’的意思,‘’阿羅漢‘’有三個意思,第一應供,一切人天之所供養,第二殺賊,所有煩惱賊都斷除,第三,不生,不在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出生。尤其第三點很重要,也就是證‘’阿羅漢‘’果位的聖人,入滅後,是不在“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有任何型態之生命表現,用白話說,‘’阿羅漢‘’是已不和時間、空間、物質、能量的物質宇宙有任何牽扯的生命,所以這個人不見了,消失了,佛說連佛都找不到‘’阿羅漢‘’了,他的三界生命動力完全消失,在三界中沒有任何生命活動了,入無餘涅槃去了.這種生命不怕得罪神,也不須討神歡心,也不可能被電子設備困住。佛說連佛都不能觀察到了。 

 

所以要明白斷‘’我見‘’是為了‘’阿羅漢‘’的境界來做準備,根據佛法,斷‘’我見‘’的人就是小乘聖人,沒斷‘’我見‘’的人即使有四禪八定之功夫,情緒等級很高,還是凡夫一個。而斷‘’我見‘’的人最遲人天往返七次證‘’阿羅漢‘’,快的話當生即可證‘’阿羅漢‘’。因此斷‘’我見‘’如果用白話說,就是覺得物質宇宙生命動力及任何決定毫無意義以及願意斷掉這個會思想的意識心的人。斷‘’我見‘’的更深目標是斷‘’我執‘’,也就是修斷掉貪、嗔、癡、慢、疑、財、色、名、食、睡、殺、盜、淫、妄、酒、以及甘願斷除‘’三界‘’內之任何生命型態,這樣死時才會死透,不會繼續投胎,陷入六道輪迴.所以佛家之‘’斷我‘’不只是斷掉反應式心靈,而且也斷掉了和物質宇宙的一切關係.根據佛法‘’三法印‘’之一的‘’涅槃寂滅‘’,這種生命型態不會去察覺,去作決定,也沒有決定能力。 

 

如用山達基的話說,只剩沒有波長或位置的希塔,完全沒有和物質宇宙發生關聯之存在.這就是解脫物質宇宙了,這種生命不會發生任何stories了,沒有好但也沒有壞,六道輪迴停止,但此人也不見了.是謂‘’涅槃寂滅‘’,入無餘依涅槃沒有三界之任何生命活動,而且永恆如此,不會一下出來涅槃,一下又進去涅槃。 

 

而‘’阿羅漢‘’之所以能解脫六道輪迴,靠的是斷‘’我見‘’之智慧(三無漏學戒定慧之慧),而不是打坐入定(三無漏學之定),雖然打坐入定對達到‘’阿羅漢‘’之境界很重要,但只有‘’慧解脫阿羅漢‘’,沒有‘’定解脫阿羅漢‘’,但定功好的阿羅漢,叫定慧皆解脫‘’阿羅漢‘’或‘’俱解脫阿羅漢‘’。可見打坐入定之功夫,即使禪悅為食,情緒等級很高,還是不保證斷‘’我見‘’,還是六道輪迴凡夫一個.所以拿最高情緒等級之serinity of beingness來比擬佛法之‘’無我‘’,應該是不同的。 

 

在佛陀時代的印度,會打坐禪定境界高的人很多,但是能夠成為‘’阿羅漢‘’入無餘涅槃的人沒有,這就是‘’有定而無慧‘’之現象,‘’阿羅漢‘’只是傳說中能解脫六道境界入涅槃之人,但沒有真正出現過,外道打坐坐到‘’無想定‘’或是‘’非想非非想定‘’,就以為是究竟,其實是入了‘’假涅槃‘’,之後不免繼續六道輪迴,但等到發現是進入了‘’假涅槃‘’時,已為時太晚了。等到佛陀出現,才指導外道斷‘’我見‘’、斷‘’我執‘’的智慧(又名小乘般若,共般若),真正能夠完成‘’解脫道‘’,死掉之後死透,不在與三界有任何關聯的生命型態出現,而且永遠如此。 

 

而‘’阿羅漢‘’這樣之生命有無明心見性呢?理論上此人的負荷(業力)幾乎全部清乾淨了,至少在解脫生死現象上有關的負荷業力完全清乾淨了,但依大乘佛法之說‘’阿羅漢‘’沒有明心見性,因為他只有‘’共般若‘’(斷我見我執),沒有‘’不共般若‘’(親證宇宙實相),只有小乘般若,體證‘’妄心‘’如何降服,沒有大乘般若,了知‘’真心‘’如何安住(金剛經要解決的主要就是真心如何安住之問題)。因為入無餘涅槃的‘’阿羅漢‘’永遠不與三界發生任何生命型態之關聯,不需要明心見性之智慧,只需要斷‘’我見我執‘’的智慧,這個斷‘’我執‘’的部分,有點像山達基的除去反應式心靈,我只能說有點像,因為山達基的目的不太像是要涅槃寂滅(三法印之一,前面兩個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而‘’阿羅漢‘’斷‘’我執‘’入涅槃的內容包括切斷與‘’三界內‘’一切生命之關連。

  

但佛教要教人成佛,並不是要教人成為‘’阿羅漢‘’,為什麼談了半天‘’阿羅漢‘’,因為成佛太久太難(三大無量數劫,又稱三大阿僧祇劫)無法在釋佛當生教出一尊佛來,當生只能教出‘’阿羅漢‘’和想成佛之菩薩,所以佛陀旁邊常隨眾是1250位‘’阿羅漢‘’,這就是佛的宣傳手段,因為‘’阿羅漢‘’入無餘涅槃能斷‘’我見‘’‘’我執‘’,也沒有能思想及覺察和做決定之靈魂,就是告訴外道你們所說的那個靈魂可以斷掉,而且唯有修斷靈魂或神我,才能免於六道輪迴.這對降服外道而言是個震撼,也就是說,妳所說的‘’thetan是能夠create ,也一直在create的‘’,這對‘’阿羅漢‘’入滅的狀態就不適用,因為印度修行人很多,當時釋佛和外道的辯論也非常激烈,完全是靠‘’阿羅漢‘’體證的生命現象來降服外道‘’靈魂或神我‘’之理論. 

 

但佛教是教人成佛,不是教人成‘’阿羅漢‘’,‘’阿羅漢‘’因為想入涅槃死透,常有非時(不該死而想死)解脫自殺的行為,所以不是釋佛出世之本意,為了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必須要講明心見性成佛之道.所以明心見性是為了成佛的菩薩道而宣化,包括‘’阿羅漢‘’和‘’緣覺辟支佛‘’都無此不共般若.‘’緣覺辟支佛‘’在台灣看不到,但是到印度去還是可以看到,印度有很多自稱是‘’博伽梵‘’的人,顯大法力、大神通、聚眾教徒,而不能談明心見性,只能談斷我見,斷我執以及打坐禪定如何殊勝的修行人,他們所談‘’開悟‘’的內容都是‘’無我‘’或‘’禪定‘’,他們大都講經說法較少而以顯神通渡眾為主。 

 

所以能夠明心見性,開此成佛智慧的人,在此時代真是非常少,見道不見道,都和明心見性有關,見道而後修道,若不開此智慧,如何打通成佛之路呢?這也是金剛經要講的重點,真心如何安住?所謂‘’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應觀佛法性,即導師法身,法性非所識,故彼不能了‘’(後四句是玄奘法師加譯的),這個‘’彼‘’包括外道、凡夫、聲聞、緣覺都不知,惟有菩薩方證.所以要證明山達基是不是外道,從這裡切入最好。 

 

這裡首先要說的是,明心見性是怎麼一回事?又要解決甚麼問題呢?佛法認為生命的迷惑,也就是‘’無明‘’,好像是一場夢,在夢中有了一個人,通常都是自己,當然也可以是某人或某些人,這個人處在一個環境,例如是街上或家裡,代表此人是存在於一個物質宇宙中或說六道中,這就是迷了,無明了,完蛋了,開始六道輪迴永無出期了.因為那個有我的感覺就叫‘’人我執‘’(所謂‘’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那個有置身宇宙的感覺,就叫‘’法我執‘’,所以佛法之‘’我‘’,是分為‘’人我‘’和‘’法我‘’,例如金剛經有‘’究竟無我分‘’第十七,這個‘’無我‘’是指‘’無人我‘’和‘’無法我‘’,也就是小乘只修到了那個‘’我‘’不見了,從此寂滅,不再陷入三界,但客觀的物質宇宙,仍然存在,看不出和心的關連性,所以明心見性就是要解決一個靈魂覺得自己存在而偶然陷入一個物質宇宙的問題,明心開悟者知道宇宙之實相,對此某個人偶然陷入物質宇宙之幻象或現象有了智慧,也就是生命現象和心的關連,確定知道未來要走的修行成長之路,可以突破此‘’人我‘’與‘’法我‘’之迷惑無明,也就是成‘’阿羅漢‘’是獨善其身或說獨獨寂滅其身心靈,而成佛是歷劫修行獨善其宇宙,而此宇宙也就是其真如心功能的顯現,所以沒有偶然的掉入宇宙,因為根本無此身外之宇宙,只是真如心之功能顯現,所以佛法中的‘’我‘’就是自認為有‘’靈魂‘’,引妳的話來說,‘’他就是靈魂,不會再有靈魂‘’,這分明就是‘’我見我執‘’。 

 

他就是靈魂,他會覺察,他會做決定,這就是‘’我見我執‘’,這就是六道輪迴之本,‘’涅槃寂滅‘’是‘’三法印‘’之一,就是堅決要跟外道說,涅槃裡頭沒有任何stories,沒有覺察也沒有決定,也沒有這個能力,沒有任和三界有關之生命活動,堅持有能覺察和做決定之靈魂,就是有我,所以‘’靈魂不滅=我見我執‘’。所以說佛家對靈魂之說深惡痛絕。這個靈魂愈修愈偉大,變成‘’神我(所謂的OT現象就是神我的一點點顯現吧)‘’這真的很像是山達基(人)的性格,終不免墮落,繼續六道輪迴,墮落的終極原因不是品格,也許他認為是品格,而其實這是註定,真正的原因是沒智慧(般若),而不是沒品格.即使在品格上的檢查非常周密,只能維持在善道很長之時間,但無法永恒,他會因為他自己也檢查不出的原因墮落下來,原因就是‘’無明‘’。‘’無明‘’就是不了解宇宙之實相也無法斷‘’我見‘’,無智慧,缺般若.就好像山達基常說親和力、真實性、溝通這三者以溝通最重要,但是在佛法中戒(品格)定(平安)慧(般若)三者也以般若為最重要,優於情緒等級,也優於品格。 

 

而開悟明心的人當下解決了這個‘’人我見‘’和‘’法我見‘’的問題,他確實體證‘’某人偶然陷入某個物質宇宙‘’是個幻象,一切是‘’真如心‘’之顯現,這個‘’真如心‘’絕不是入定的狀態,或是情緒等級非常高的狀態,而再怎麼除去圖片的負荷業力,最多就是不與物質宇宙發生關聯,也與明心見性之智慧無關. 

 

不與物質宇宙發生關聯,一切三界內生命現象無影無蹤,十八界盡滅,這叫無餘涅槃‘’解脫道‘’,追求生命究竟圓滿,不住於生死(有生有滅),亦不住於涅槃(不生不滅),這叫‘’佛菩提道‘’,這個成佛之最根本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般若智慧‘’,就是‘’菩提覺悟‘’,沒有其他的原因.所以明心見性實在太重要了.根據大乘佛法,沒有明心開悟的人,只能走‘’解脫道‘’,最多成為‘’阿羅漢‘’,否則永不自由,永遠六道輪迴.但我想很多人會認為此種‘’阿羅漢‘’涅槃寂滅,有點不甘心。  

 

Theta is thought,覺察到覺察的那個,或是說theta能夠覺察及做決定,或說入定之後可動可不動,這都是沒‘’見道‘’之話,因為就佛法而言,這都是因為識(了別)而產生的活動,佛法對眼、耳、鼻、舌、身、意‘’六識‘’的活動是很警覺的,六識的活動只能幫你過生活,絕對不能作修行基礎,就好像修金錢,但死時金錢帶不走,修身體沒用,因人必死,這些都是修行基礎錯誤,同樣的在‘’六識‘’的基礎上修行或‘’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的基礎上修行,也是錯誤,所以為什麼我們的文化一直強調‘’道‘’,其實就是暗示不應在‘’識‘’的基礎上修行,那是沒用的,即使修到‘’神我(真是奇妙之OT現象)‘’,‘’饒經八萬劫,終究落空亡‘’。所謂修道之人不認真只為從來認‘’識神‘’無死劫來生死本痴人喚作本來人. 

 

妳說的Though 是狀態,aware of being aware 是說察覺到存在,感知到感知,清楚知道當下的每一個或是任一個動作 …… 也就是知道自己是活著,感覺到想法存在。這不是動作,不是在想(thinking),這是一種狀態。 很明顯,這就是‘’識‘’的活動,所謂‘’入定‘’,‘’定‘’的活動或不動,也就是一種‘’識‘’的狀態, 

 

妳說聽析就是一個明心見性的過程。你將你的心(mind) 層層剝開、reveal、看清楚了事情的實像之後,你的真實本性,true beingness 就會顯現。 這個我很懷疑,因為聽析明顯是建築在‘’識‘’的活動之基礎上,最多只能走‘’解脫道‘’,所謂‘’最高層次‘’的‘’了然‘’於心,這就是問題所在,真如心是不會‘’了然‘’的,也沒有‘’最低或最高‘’的gradient的,有 gradient的現象,都代表是一種“識”的活動,就好像妳提的 tone scale 裡頭最高的 serinity of beingness來比喻‘’禪定‘’之境界,‘’世間定‘’從‘’欲界定‘’到‘’非想非非想‘’的‘’九次地定‘’,也是個gradient,所以在佛法中才稱之為‘’世間定‘’,也就是這些定不出三界六道‘’識‘’的活動,tone scale 裡頭最高的 serinity of beingness究竟是‘’九次第定‘’‘’世間定‘’裡頭的哪一個等級之‘’定‘’呢?至少佛法裡頭說明若不放棄性慾則絕不可能有色界‘’初禪‘’以上之‘’入定‘’的體驗,我不知山達基在較高之教誨裡頭對性的態度,但佛法裡頭很明確的講色界以上之‘’宇宙時空‘’無兩性分別,屬無性活動之世界,所以若還有性的需求,則情緒等級再高,必定只落‘’欲界定‘’,這就是大經大法的標準,這就代表用‘’情緒等級‘’或‘’禪定‘’境界作標準是不究竟的,修行標準必須從‘’禪定‘’轉移到‘’智慧般若‘’也就是‘’三無漏學‘’之‘’慧‘’優於‘’戒‘’和‘’定‘’,否則在喝酒,吃迷幻藥,做愛,氣功,不同層次之聽析,打坐入定裡頭都有或多或少的‘’無空間感,無時間感,合一感‘’,大家都拿自覺的殊勝境界去附會static,然後說這些都是static的gradient,這就未免太‘’自我感覺良好‘’了吧! 

 

修行標準必須從禪定轉移到智慧般若,關鍵在‘’明心見性‘’悟到‘’真如心‘’, 

 

妳說Though 是狀態,aware of being aware 是說察覺到存在,感知到感知,清楚知道當下的每一個或是任一個動作 …… 也就是知道自己是活著,感覺到想法存在。這不是動作,不是在想(thinking),這是一種狀態。 

 

‘’真如心‘’絕沒有gradient的狀態,也不會覺察到覺察,也不會下決定,也不會了然於心,也不會‘’清楚知道當下的每一個或是任一個動作 …… 也就是知道自己是活著,感覺到想法存在‘’。 

 

‘’真如心‘’是甚麼呢?這是惟證乃知,但我儘量用白話一點解釋,‘’真如心‘’是‘’不受覺察影響的生命力‘’,‘’開悟‘’是‘’覺察到不受覺察影響的生命力‘’,科學家說‘’觀察者會影響觀察物‘’,或者有人說‘’觀察者就是被觀察者‘’,有哪一個物或心不受觀察所影響呢?但‘’真如心‘’是不受覺察影響的生命力,而‘’真如心‘’絕不覺察,絕不決定,也沒有功能去覺察、去決定,真如心是真正的無為,但所有的覺察,所有的thought,所有的決定在體證‘’真如心‘’之時,都自知虛幻,自慚形穢,自動消失,自願寂滅,自我了斷,在此事實上,‘’真如心‘’才是真正的主導,‘’真如心‘’才是‘’般若‘’‘’法身‘’‘’解脫‘’三合一成佛大道,不像‘’阿羅漢‘’斷‘’我見我執‘’,永遠和物質宇宙脫離關係,只能‘’解脫‘’不能成佛,成為佛菩提道上的‘’焦芽敗種‘’。所以我為什麼要問:生命靜態沒有質量,沒有移動,沒有波長,在空間或時間中沒有位置,既然如此,怎麼去察覺,還能做決定? 因為以下這個敘述「生命靜態」沒有質量、沒有移動、沒有波長,在空間或時間中沒有位置,它有能力去察覺,並且有能力去做決定、結論以及決心 完全不合佛法之聖教量.

 

看妳的部落格,知道妳是對各宗教博學的人,所以我在文中大膽引用佛學名詞,不特別幫妳清字,希望不會引起妳的不便。並且希望妳這個罕見的,有份量之山達基人不吝多多指導。謝謝!

 

後記:

這是很久之前和史密斯太太的通信,現在她應該會否認她自己是山達基人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gulusa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